近日,浙江紹興諸暨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在次塢鎮(zhèn)汪阮家塢村種糧大戶楊佰根的百畝水稻緩控釋肥應用高產攻關示范方進行現場測產。測產數據顯示,實割三塊田的平均產量達到819.5公斤/畝,其中1號田塊面積1.69畝,實割潮糧1667.9公斤,含水率27.9%,折算畝產達到832.2公斤!
緩控釋肥是目前水稻化肥減量*有效的方式之一,與傳統(tǒng)復合肥相比,具有減少養(yǎng)分投入、節(jié)省人工、減少面源污染等優(yōu)點,但農戶在實際生產中更關注的水稻產量和實際效益,希望減肥不減產,不減效。近年來,諸暨市土肥部門在水稻上不斷開展緩釋肥的應用試驗示范,積累了大量的施用經驗,已基本形成單季晚稻650公斤/畝、早稻450公斤/畝的緩控釋肥應用技術模式,同時為破解“緩釋肥不高產”的傳說,2017年進行了以單季晚稻800公斤的緩釋肥應用高產攻關技術試驗研究,并在王家井鎮(zhèn)新南村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qū)里小區(qū)試驗獲得成功。2018年根據上年的試驗數據,適當調整施肥配方,采用有機緩釋肥“一基二追”高產施肥技術模式,選擇在緩控釋肥應用基礎較好的次塢鎮(zhèn)汪阮家塢村100畝農田上進行示范。
目前,該示范方在整個水稻生產期間氮肥用量(折純,下同)為14.65kg/畝,磷肥為5.55kg/畝,鉀肥為8.55kg/畝,每100公斤稻谷產量的氮肥投入量僅為1.8公斤,與省內一般800公斤以上畝產的高產田塊氮肥用量(2.2公斤以上)相比,氮肥投入量減少了20-35%!
今后,諸暨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將總結該示范方的成功經驗,繼續(xù)完善緩控釋肥高產施肥技術模式,擴大技術應用面積,在提高農戶種糧效益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化肥用量,控制農業(yè)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環(huán)境,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